发布时间:2025-01-09 浏览量:0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Biology & Medicine上题为“Weight gain after 35 years of ag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breast cancer risk: findings from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报告,通过研究发现,女性在35岁以后,其患乳腺癌的风险会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上升。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体重稳定的女性,35岁以后体重增加10公斤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风险比为1.41)。特别是在绝经前女性中,35岁后体重增加5-9.9公斤和大于10公斤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分别增加了89%和123%,且存在剂量反应效应。
目前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体重增加与乳腺癌风险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期。从中年开始进行有效的体重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的风险。这些研究发现也会影响公共健康建议和项目的实施,鼓励过重和肥胖的年轻女性减肥并维持健康的体重,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隐形杀手”需要新的应对手段
PART 01
乳腺癌与宫颈癌并称女性两大“隐性杀手”。近年来的一些数据也让大家更加关注这个问题,根据2020年的全球癌症负担数据,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约为42万,位居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第四位,仅次于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
从发病年龄来看,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从20岁以后开始逐渐上升,45~50岁达到高值。虽然目前乳腺癌的手术治愈率在各种癌症中已经属于相对较高的。
但是根据日本国家癌症中心的一项统计,4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10年存活率却仅有16%,这主要是因为大约其中25%的晚期乳腺癌患者还患有转移性疾病,这导致他们尽管接受了手术,预后却很差。
逐年升高的发病率,使得寻找一种有效的应对方法意义重大。传统方法中,放化疗除杀灭肿瘤细胞外,对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免疫细胞技术能够靶向肿瘤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组织,并可产生免疫记忆来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因此使用免疫细胞的临床应用有望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成为肿瘤的第四种应对手段。
免疫细胞,应对乳腺癌的“新希望”
PART 02
知名期刊《 Immunother Cancer》上发表的题为“PD-L1 expression i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CIK cell-based immunotherapy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的研究结果,看到了新免疫细胞疗法在乳腺癌方向的新希望。
研究报告通过随机数表法,共纳入31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CIK细胞治疗,将310例受试者分为两组,其中CIK组为150例受试者,对照组为160例受试者。
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高水平PD-L1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者接受免疫细胞治疗的疗效更好。在CIK组,PD-L1阳性患者预后较好,即PD-L1阳性患者倾向于从CIK治疗中获益更大。PD-L1阳性队列患者的5年OS率为95.2%,5年RFS率为87.6%。而在对照组中,PD-L1阳性患者预后较差,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即PD-L1与不良预后相关。
未来展望
PART 03
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布的文章——《Immune recogni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leading to complete durable regression in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分享了一个肿瘤患者在接受免疫细胞应用后被治愈的例子。
这位患者决定采取免疫细胞疗法时,她的病情已进入晚期。当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 Steven Rosenberg 教授团队从她的体内分离出了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 T 细胞,由于患者身体中这些细胞的数量太少,作用有限,所以他们决定通过体外培养后大量扩增,再应用于,这些被激活的 T 细胞最终成为了她体内的癌细胞们的克星。
该患者体内各处的肿瘤体积缩小
在22个月后,该患者体内各处的肿瘤体积就大幅缩小,在结束治疗的14个月后,复查也显示,该名患者原发部位的肿瘤消失了。
现阶段越来越多临床研究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免疫细胞在应对肿瘤方向的潜力,不过目前其有效性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及实验进行验证。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我们相信免疫细胞在乳腺癌方向的临床研究将取得更多突破!
【注】文章内容旨在科普细胞知识,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动态,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