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
健康专访|省公卫张清华主任大众网《健康在线》栏目谈脑卒中

发布时间:2025-01-07    浏览量:0

大众·健康专访

关于脑卒中

@省公卫神经内科主任 / 张清华

VOL.06


QUESTION.

ANSWER.




近日,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神经内科张清华主任受邀做客大众网健康在线栏目专访,本次专访围绕脑卒中多个方向的内容展开。

脑卒中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常见原因,也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性脑卒中)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缺血性脑卒中)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关于脑卒中



PART 01

关于脑卒中的症状,张主任进行了详细的科普。总结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部、手臂或腿部,尤其是身体一侧的突发无力或麻木

   2. 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

   3. 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

   4. 头痛,尤其是突然发作的严重头痛

   5. 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

   6. 意识不清或昏迷

   7. 严重的恶心或呕吐

   8. 突发的、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除了表现,张主任对于脑卒中病因的几种情况也进行了分别介绍:

缺血性脑卒中

通常由血栓或栓塞引起,血栓可能在脑部血管内形成,或者从身体其他部位(如心脏)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部。

出血性脑卒中

可能由高血压引起的血管破裂、脑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或其他血管疾病引起。

其他因素

包括心脏疾病、血液疾病、某些药物或物质滥用、以及遗传性疾病因素在里面等。




脑卒中现有的治疗方法



PART 02

关于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张主任为大家科普到脑卒中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脑卒中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治疗(使用药物溶解血栓)、血管内治疗(如机械取栓)、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血压控制、血脂控制等。

出血性脑卒中

控制血压、手术清除血肿、药物治疗(如止血药物)、预防脑水肿和其他并发症的药物等。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作业治疗,能够帮助病人恢复功能和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包括早期诊治、早期预防再发(二级预防)和早期康复。然而,已有的临床数据显示,尽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进行溶栓、取栓,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干预缺血半暗带,减少死亡率及残障率的目的,但目前临床可选用的药物品种不多、治疗效果尚不满意、适用范围有限。”


针对于适用药物和现阶段的新应对手段,张主任介绍道:“部分药物的适用范围、适用时间、给药剂量及给药方式仍存在问题,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所以需要一种更加全面有效的、新的临床手段有待被发掘,现阶段也有一些新的手段在进行研究,包括脑保护、中医中药、干细胞技术等的一些新的应对脑卒中的手段。”




传统疗法与干细胞技术的对比



PART 03

在聊到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干细胞技术应对脑卒中有哪些优势时,张主任也指出:“干细胞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处于研究阶段的应对方式,它利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来修复受损的脑组织。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干细胞技术可能具有一些潜在优势”

再生能力

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包括神经细胞,有助于替换受损或死亡的脑细胞

免疫调节

干细胞可能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减少炎症反应,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持续效果

干细胞技术可能提供更持久的效果,因为它们可以持续产生新的细胞来替换受损的细胞,帮助神经功能恢复;

个性化治疗

干细胞可以从患者自身提取并培养,减少排斥反应的风险。





干细胞技术在脑卒中方向的未来展望



PART 04

干细胞技术应对脑卒中是目前医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不少进展。在访谈中张主任介绍到我们国家近年来也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其中特别提到2023年,中科院科研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eLif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深入探索了神经干细胞(NSC)与其分泌的外泌体联合使用对脑卒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数据显示,高达40%的门诊卒中患者是复发人群。脑卒中后1年,17.1%的患者会再发脑卒中或其他血管性事件。脑卒中后2年,复发率为25%,5年复发率超过 30.0%。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复发的患者在症状上通常都会比前一次更加严重。相对于未复发患者,卒中复发使致残率或死亡风险增加9.4倍。


我们也期待,干细胞技术在脑卒中领域可以成熟,未来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应对选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