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
睡眠不足影响大脑认知功能,干细胞或可成为改善睡眠质量的“安眠”新策略

发布时间:2024-09-03    浏览量:0



引言

研究显示: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人体多种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涉及新陈代谢、炎症、免疫力和抗压等。

根据《2024年情绪与健康睡眠白皮书》上的统计数据,在接受调查的人群当中,95%表示最近一年有过健康困扰,人均3.6个健康困扰,担忧普涨。其中,睡眠问题最为突出。


睡眠不足“伤脑”

PART 01

近期,清华大学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提醒:缺觉可激活“炎症反应”牵连大脑,增加认知障碍风险[8]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共分析了2641名参与者睡眠不足炎症生物标志物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并探索了小鼠模型的细胞机制。

结果显示,睡眠不足(少于6小时)会引发全身炎症,增加认知障碍风险,具体来看:

认知功能测试发现,与正常睡眠时长(7~9小时)相比,睡眠不足(少于6小时)与测试中的认知得分较低相关;

对炎症生物标志物分析发现,较高的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

对小鼠模型分析发现,睡眠不足的小鼠,大脑神经元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和整合应激反应通路,都被激活了。


研究指出,缺觉可引起脑内一系列炎症连续反应,激活促炎因子释放,这些炎症因子会对神经元和认知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损害神经递质平衡,影响神经元通讯,进而导致认知缺陷。此外,炎症还可能影响血脑屏障,使其更具渗透性,并允许炎症分子进入大脑,这会进一步加剧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过程

而长期睡眠不足导致的慢性炎症,会导致氧化应激和细胞损伤,进一步加剧认知能力下降。



案例分享:干细胞改善失眠

PART 02

近年来,如何解决失眠问题成为了科学的热门议题。在Aging Dis.发布的文献中[1],总结了目前失眠的应对策略,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科学家们将干细胞疗法纳入了失眠的治疗方案中,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中国临床心理学》[5]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针对失眠症的临床成果,结果显示:药物组80%出现失眠症状且反弹,而干细胞组仅一次应用的受试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可持续达1年之久,无明显不良反应。

39例慢性失眠病人在临床研究中应用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观察12个月,结果发现,干细胞移植组在干细胞应用后一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明显好于参与研究前前,并在后续的随访中持续好于参与研究前。


药物组虽然开始显现疗效不错,但3个月后,受试者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评分开始出现下降,同参加临床研究前几乎毫无差异。

△ 参与研究前后,两组受试者评分比较

最重要的是,药物组的受试者80%出现失眠症状反弹现象,这是干细胞组所未出现的。干细胞组的应用仅一次就能提高和改善睡眠,并且可持续长达12个月之久,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未来展望

PART 03

睡眠不足和慢性炎症,各自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是多种疾病的幕后推手。此前,英国萨里大学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持续一周,人体就会有711种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其中涉及到新陈代谢、炎症、免疫力和抗压等功能。

2023年一项刊登在美国科学期刊《细胞》上的研究也提醒:睡眠不足会引发“全身炎症风暴”,增加脑内前列腺素D2产生和经血脑屏障的外流,并在外周引发细胞因子风暴


关于针对失眠,我们有很多种方式方法去逐步改善。干细胞在针对失眠方向研究的正向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未来可能的解决方案。但是,现阶段干细胞针对失眠仍处于研究阶段,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去推动其进一步的临床发展。我们也期待着干细胞技术带来更多的积极反馈和惊喜。



【注】文章内容旨在科普细胞知识,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动态,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 Lo YJ, Mishra VK, Lo HY, Dubey NK, Lo WC. Clinical Spectrum and Trajectory of Innovativ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Insomnia: A Perspective. Aging Dis. 2023 Aug 1;14(4):1038-1069. doi: 10.14336/AD.2022.1203. PMID: 37163444; PMCID: PMC10389812.

[2] Fernandez-Mendoza J, He F, Puzino K, Amatrudo G, Calhoun S, Liao D, et al. (2021). Insomnia with objective short sleep du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 first look at cardiometabolic contributors to brain health. Sleep, 44:zsaa150. 

[3] Garbarino S, Lanteri P, Bragazzi NL, Magnavita N, Scoditti E (2021). Role of sleep deprivation in immune-related disease risk and outcomes. Communications Biology, 4:1304.

[4] Vinik A (2010). The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 with neuropathic pain.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95:4802-4811. 

[5] 王亚莉,齐江彤,崔玉华,等.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02):378-381+385.DOI:10.16128/j.cnki.1005-3611.2017.02.040.

[6] Madari S, Golebiowski R, Mansukhani MP, Kolla BP (2021).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Insomnia. Neurotherapeutics :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NeuroTherapeutics, 18:44-52. 

[7] Morin CM (2004). Cognitive-behavioral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J Clin Psychiatry, 65:33-40.

[8] https://mp.weixin.qq.com/s/p-URMLjEJZwzu8ewLT8WPA

关键词: